月兔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红灯笼炸圆子猫耳朵,那些记忆中的年味 [复制链接]

1#

到今天为止,距离春节还有不到10天了,市内的各大超市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礼盒,超市里人流攒动,已经很有节前大采购的气氛了。只是最近天公不作美,连日阴雨连绵,大街上的人们来去匆匆,街道两边的商家还没有多少节日的布置,也没有挂上过年特有的灯笼、摆放鲜花什么的,看不出多少喜庆,办公楼里的人们依旧忙碌,敲键盘的声音和电话声此起彼伏,一点过年的喜悦都没有。

近些年来过年的气氛好像越来越不浓了,比起小时候过年时的那种感觉,真是差了不止一点半点。记得那时候一进入腊月,就开始有过年的气氛了,单位上开始准备过年的福利,各家各户开始安排家里大扫除、洗被子、提前采购年货,那时候的商品还没有现在这么丰富,也没有超市,只有国营商店卖一些日用品,米、油和副食品之类的要去粮站和专门的副食品商店去买,因为数量有限,很多都要早早排队,那时候我虽然年纪小,也必须跟着母亲去排队,例如排队买鸡蛋、去粮站买菜籽油等等。

那时候过年几乎家家要做冻米糖,炒瓜子花生、包粽子,家里的粽叶都是我负责清洗,包粽子之前的一个星期,就要把干黄的粽叶泡在大盆里,等到粽叶完全泡透,恢复了碧绿的颜色,就可以清洗了,可以用软毛的粽刷刷,也可以用布洗,泡了几天的冷水冰得刺骨,那滋味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清洗干净的粽叶晾一晾,就可以包粽子了。提前清洗干净,用酱油浸泡两三天的糯米,切好拌好的肥瘦均匀的猪肉条,这些都是妈妈准备的,而包粽子的工作则由爸爸承担,裹好扎紧的粽子当晚就要全部煮好,我和姐姐闻着锅里传出来的清香的粽香,口水直流。煮好的粽子两只一组挂在屋檐下的竹竿上通风,可以一直吃到开春。

到腊月二十九的时候,妈妈就开始准备年夜饭的材料了,炖鸡的香菇、木耳要提前泡好洗好,鸡、鱼等活物早就杀好洗好晾着了,青菜之类的叶菜也要提前洗好晾着,然后是做鸡蛋饺、炸肉圆,我最喜欢看妈妈做鸡蛋饺了,用一个小小的平底锅放在煤炉上,抹一点油,舀一勺蛋液均匀地浇在油锅里,蛋液很快就凝固成一张蛋皮,把煎好的蛋皮夹在盘子里,再继续煎下一张,一共煎个三、四十张后,再将调好的馅用蛋皮包成饺子形状,放在一边待用,到时候上锅一蒸就可以吃了,整个过程都飘着一股煎熟的鸡蛋味,令人馋涎欲滴。

除夕这天,一早就能听到阵阵鞭炮声了,调皮的小孩子们口袋里揣着瓜子、花生还有猫耳朵等吃食,手里还拿着鞭炮、烟花,走东家窜西家,满地撒欢,偶尔撞到忙碌着的大人们,得到一声并不严厉的斥责,空气中飘荡着炖鸡汤的鲜味、炸圆子的香味、还有电视里熟悉的主持人字正腔圆的播音声,处处都洋溢着喜悦、欢乐的笑声,让人从心里流出一种满足、欣喜。

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的时候,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就开始轮番响起,除夕夜的大戏——年夜饭上场了,大大的餐桌上摆放着一年里最丰盛的一桌饭,什么有头有尾、年年有余,各种吉利话频频响起,最后都化为一场狼吞虎咽。等到吃过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后,孩子们顿时像出闸的牛羊一样,涌上街头,口袋里藏着刚到手的压岁钱,手上拎着点了蜡烛的红灯笼,呼朋引伴、在灯火的海洋里尽情游弋,家里的妈妈则在清洗整理完那些盆盆碗碗后,在小煤炉上煮上一锅茶叶蛋,留着过年时接待上门拜年的客人,爸爸就会打开电视,调到中央一套,等忙完的妈妈一起享受另一场年夜饭——春节联欢晚会,那种喧闹要一直到午夜十二点新年钟声敲响后才会逐渐安静下来,但那种全身心的喜悦却会一直陪伴每一个人进入梦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