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兔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月亮上本来住着一只吃鬼降魔的猛虎,为啥却 [复制链接]

1#
北京一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s://m.39.net/pf/bdfyy/xwdt/

鲁迅先生在《答客诮》中写道: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意思是说:对子女无情的人未必就是真的豪杰,怜爱孩子的人怎么就不是大丈夫?知不知道在山林里兴风狂啸的老虎,也会时不时回头看顾亦步亦趋紧随身后的小老虎呢。

於菟读如乌兔,意即老虎。

“於菟”一词最早出自《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虎於菟”。於字从徐字而来。江淮地区住着一个部落,叫作徐戎,徐戎在殷商时被封为“虎方”,方即方国。

殷商末年,东夷起事,纣王亲征平叛,带了俘虏得胜回朝,让儿子武庚驻兵留守。西夷周武王趁着朝歌空虚,迅速发兵伐纣,纣王手中无兵,只好把东夷俘虏武装起来,每人发给一根捣土的杵(头大尾小的木棒)仓促上阵。这批乌合之众被姜子牙亲自带领的八百重装车兵一冲即垮,杀得血流漂杵,纷纷倒戈,纣王大势已去,遂全身挂满珠宝,在鹿台上把自己烧死,殷商国灭。

虎方眼见殷商被灭,无力回天,遂辅佐武庚起兵反周,周公姬旦亲征平叛,三年功成,诛杀武庚,封虎方为徐国。徐国一度强大,至徐偃公时“僭越”称王,周穆王亲征平叛,诛杀徐偃王,徐国从此转衰。衰落的徐国不断受到楚国的攻击,《左传》中诸如僖公十五年“楚人伐徐”,哀公四年“楚人即克夷虎”等记载屡见不鲜,后来终于被崛起的吴王阖闾所灭。

终上所述,虎方就是徐方,徐国,夷虎。徐字古音读如余,通涂。虎即於菟(读如乌兔)的连读。於乌古音相同。

徐人自称虎族,图腾也是老虎。

《山海经》记载,昆仑山是天帝在人间的别墅,归天神陆吾管辖,主要负责天帝在天庭和人间的园林。他有两个手下,一名神荼,一名郁垒,这两位主要负责收拾人间的各种恶鬼,用苇索拴住,用来喂虎。神荼和郁垒后来被奉为门神,给人间万户辟邪驱鬼,他们脚下,各卧一只猛虎。

其实陆吾,神荼,郁垒,都是虎神。吾与荼、郁同音,都是“於菟”的转音。因此陆吾在《山海经》中的形象就是虎身人面。

虎神驱鬼辟邪,《风俗通》中早有记载:老虎是阳气最重的动物,是百兽之王,能够吞噬鬼魅。

问题来了,老虎又怎么会和月亮扯上关系呢?这就要联系到一位大家熟知的女神:嫦娥。

嫦娥是月神,也叫太阴神(月称太阴,日称太阳)。“嫦娥奔月”的故事流传非常早,《淮南子/览冥训》记载:后羿向西王母请了一颗不死药,拿回家,却被妻子嫦娥偷吃,飞升奔月,变成一只蟾蜍。她在月亮上孤独清冷,怅然若失,想要返回人间,却无后悔药可吃。

所谓不死药,就是起死回生的药。西王母为啥会有这种灵药?因为她最初的形象就是死神。《山海经/西次山经》记载:西王母长着人的相貌,有着豹的尾巴和虎的牙齿,擅长啸叫,头发蓬乱,头戴辟邪的首饰,主要负责诛杀人间厉鬼和残害人类的小鬼。

大家看西王母形象,其实也是一位虎神,准确说是只母老虎。她长着尖利的虎牙,喜欢兴风狂啸,头戴辟邪首饰。这个首饰,就是老虎头上刻的那个“王”字。现在出土的汉砖画像中,西王母脚下就卧着一只虎。

因此嫦娥飞天变成蟾蜍,其实并非蟾蜍,而是老虎。蟾蜍是於菟的谬音。蜍、菟、涂、荼同音,时间一长,人们就把於菟讹传而成蟾蜍了。

最早月宫有玉兔的记载,出自战国屈原写的《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有?厥利维何,顾菟在腹?大意是说,月亮何德何能,死了还能复活(指月光月末晦暗而月初复生)?她的牙齿为何那么锋利,竟然能把顾菟这只猛兽吃到肚里?

一直以来,人们都没搞明白顾菟是个什么神兽,于是望文生义,以为是只小白兔。其实看屈原的问题就能知道,如果月亮只是吃了一只人畜无害的小白兔,还用得着什么锋利的牙齿吗?她肯定是吃了一只猛恶的神兽,这只神兽骨头肯定非常硬,没有一口好牙根本咬不动。如果只是吃了一只小兔子,屈原发什么天问?天神听到,除了认为他是神经病,还能有啥别的想法?比如你一口咬断一根牛骨头,我会问你,你为啥牙口这么好;要是你咬断一根鸡脆骨,我问你为啥牙口这么好,你看我会不会就是一副关爱智障的眼神?

老虎骨头硬,《酉阳杂俎》有记载:老虎身上长着一根骨头,好像乙字,长二寸,在肋骨两边,尾巴上也有一根,坚如铁石。佩在身上,壮气生威。正是因为老虎长着“铮铮铁骨”,所以屈原才问:月亮是怎么把虎骨咬碎的?

因此这里的顾菟根本不是什么小白兔,而是於菟的近音:老虎。

於菟在《说文》中写作“乌”,乌於古代同音,字从虎从兔。月亮中有只老虎的传说,其实早已有之,因为月神就是虎神。虎神家里养只老虎,吃食天下厉鬼,可谓理所应当。

既然月亮上本来住着一只临风狂啸吃鬼降魔的老虎,为啥却成了一只人畜无害活泼可爱的玉兔呢?这就要归功于后来的民间文学创作者了。

随着时代变迁,於菟被讹传为玉兔,他们认为月宫上最早住着一只小白兔。嫦娥飞升上天,没变成蟾蜍,还是一位美女,嫦娥姐姐每天和玉兔住在一起,孤寂冷清,天帝看他可怜,就把犯了错误的吴刚发配到月宫,让他每天砍桂树。这棵桂树是棵不死树,吴刚砍断一根枝条,就会迅速长出一根,永远砍不完。玉兔也有了活儿干,每天在树下捡树叶,放到罐子里用木杵捣,由于桂树是不死树,所以用桂花制成的药就是不死药。于是月宫里就是一幅其乐融融的场景:吴刚砍树,玉兔捣药,嫦娥翩翩起舞。累了,大家坐在一起,共饮芬芳醇香的桂花酒。

要想知道更多上古神话故事,小编给大家介绍一套奇书,便是《山海经》。鲁迅说,《山海经》“盖古之巫书也”。作为巫书的《山海经》,其内容便是由古代巫师若干世纪的承传附益积累,再由不同时期巫师群中的不同作者将它们笔之于书而成。

在这部书里,除神话传说外,还涉及地理、历史、宗教、民俗、历象、动物、植物、矿物、医药、人类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等等,可以说是一部奇书,一部古代人们生活日用的百科全书。这正是原始时代原始先民通过神话思维刻印下来的痕迹。《山海经》记叙的神话,就是居于混沌形态综合体中和多种学科发生关系的神话。

《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很多,比如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刑天断首,鲧、禹治水,黄帝与蚩尤战争,等等。种种色色,构成一幅幅宏丽壮伟的画图。《海内经》所记鲧、禹治水,其中“鲧复(腹)生禹”的情节,则是原始社会某些由母权制刚刚进入父权制的部落里男人乔装生子的习俗在神话上的曲折反映。

总之,《山海经》的神话是多方面的,有些有神而无话,有些是半神话,有些则近于奇闻异说。正因如此,《山海经》显得五光十色,绚丽多彩,如入深山宝谷,见到的都是琳琅珍宝,教人应接不暇。

这套《孩子读得懂的山海经》介绍给大家,精装4册,里面有个大师级原创故事和幅灵魂级玄幻插图,具备了同类书没有的特点:好看,好读。有了这套书,孩子再也不用担心读不懂《山海经》了。

喜欢的朋友可以买一套看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直接购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