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专业治疗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有一群人,他们热爱诗酒花茶,喜欢琴棋书画,不喜世俗拥扰,心中只有诗和远方,我们把这群人称为文艺青年。
有一个朝代,国盛民富,重文轻武,世人皆以读书中举入编翰林为荣,士大夫清流之家以茶花香画生活四艺为雅,历史把这个朝代称为宋朝。
当一个骨灰级的文艺青年出生在宋朝皇室,后期还继位当上了皇帝后,人们记住了他的名号:宋徽宗赵佶。
熟悉历史的朋友会记得宋徽宗时期是宋朝国运的转折期,靖康之变宋徽宗和儿子被金人俘虏,晚年凄惨;
热爱艺术的朋友则会铭记宋徽宗独创的瘦金体和他写的《大观茶论》,今天的茶粉能否点出宋代的茶汤?答案就在宋徽宗的《大观茶论》里。
如今工艺虽能制得宋代茶具,诸如建盏、茶筅、汤瓶、碾罗之物,却不能制出宋代时期的茶叶。
那么,那时候制茶人是怎么制茶的呢?
宋代皇家茶园位于福建省建安县城东边的一座凤凰山,称为“北苑”。
《北苑别录》一书中记载那时的采茶景象:每日常以五更挝鼓,集群夫于凤凰山,山有打鼓亭,监采官人给一牌,入山,至辰刻复鸣锣以聚之,恐其逾时,贪多务得也。那时候采茶从半夜开始,太阳一升,马上收工,一年中只在惊蛰前采摘。
宋代采摘所用工具和今天不同,一般的茶品用竹篓,极品的贡茶则用银质镊子采择,所得嫩芽马上投入随身带着的水罐中。
所得原料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小芽、拣芽、中芽。小芽,如雀舌鹰爪,纤直挺拔;拣芽,乃一芽带一叶,号一枪一旗;中芽,乃一芽带两叶,号一枪两旗,往下者则被视为老茶弃之不用。宋人在做茶这件事情上可谓是不计成本,匠心独运。
宋茶的制作工艺大致包括:蒸青——研膏——棬模——焙乳
其中研膏是宋茶特有的制茶工艺,其是区别于唐茶和现代茶的关键特征。研膏又分为三个环节:压黄——捣黄——揉黄。
通过研膏之后,茶叶中的大部分色素和苦涩物质被彻底清理干净,在捣黄的过程中反复拍打释放少量茶油,使得茶砖表层发光发亮,改善成品茶的品相。这也是书上记载宋代点茶茶汤奶白香甜的原因。
用今天我们的评判标准来看研膏工艺,可能觉得甚是多余,不苦不涩那还是茶吗?研膏也导致茶叶营养流失,不会是一种浪费吗?但从生活美学的角度来说宋茶,那就是另一个维度了。想来宋人喝的不是茶本身,而是享受点茶的那段闲适光阴。
研膏之后入棬模,棬模就是制作茶砖的一套工具,棬在下,模在上,棬是容器,模是盖子,把研过膏的茶黄放入棬中,再用模去压,才能压出不同的造型。宋代茶品的造型极其唯美精致,甚至极品贡茶龙团胜雪酷似玉佩样晶莹剔透。今人们只能在苏轼的诗词《月兔茶》中联想一二了。
环非环,玦非玦,中有迷离玉兔儿,一似佳人裙上月。
月圆还缺缺还圆,此月一缺圆何年。
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
——《苏轼诗集》第9卷《月兔茶》
棬模之后就是焙乳,指对茶砖进行烘焙干燥。
宋朝皇家茶院采用了一种异常繁琐的焙茶工艺:先焙后洗,多洗多焙。
北苑别录记载:先用猛火烤干茶砖表面的水分,再用沸水焯去烟熏的异味,如是三次,然后在火堆旁放一夜,第二天送去烟焙。
所谓烟焙,是使用那种燃烧过半,完全看不见明火和黑烟的白炭来慢慢烘烤。烘焙的次数取决于茶砖的厚度,厚茶砖烘焙十到十五次,薄砖烘焙六到八次,烘焙次数达到要求以后,再入笼稍蒸,使得茶饼恢复本来的色泽。
蒸过之后立即放入密不透风的室内,用扇子猛扇,茶饼自然变得油光可鉴,品相上佳。
鉴于烘焙工艺对于制造宋茶是如此重要,所以宋朝人将专为皇室制茶的北苑茶厂就叫“御焙”。其他制茶的工厂称为“外焙”。
到这里我们就能回答文章标题所问:今天的茶粉能点出宋代的茶汤吗,答案是不能。因为最本质的茶不一样。
虽然我们无法品尝到宋代的茶品,但是宋人点茶的方法不失为一种趣味生活的典范,点茶讲究手腕力度轻重得当,注水快慢高低适度,云头绵密久久不散。这个过程和传统泡茶方式一样,让人专注,怡情养性,让生活得片刻美好。当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和片刻的放松欢乐之时,再苦涩的茶汤和日子,也会回甘。
参考资料:
《大观茶论》《北苑贡茶录》《北苑别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