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兔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盛古烁今古代铜镜部分精品赏析 [复制链接]

1#

随着遣隋使、遣唐使的多年往来,中国的铜镜文化也被带到了日本,受到当地公家贵族、武士僧侣等上层阶级的推崇和喜爱。本次大拍特别征集到十方来自关东古美术老铺的古代铜镜,店主毕生致力于收藏历代中国铜镜,所藏质量极高,均是从未在市场上出现过的生货,尤其是封面这件唐代的月兔双鹤八花镜更是唐镜中的绝品。

LOT初唐-盛唐狮子双禽八棱镜

尺寸:D22.2cm

镜为菱花造型,属于非常典型的唐代铜镜形制,只见八片花瓣成对展开,瓣间萎角柔顺自然,宛若盛开绽放的鲜花,优美绚烂。背部中心凸钮,为兽形其周围可见上下的对狮和左右的双禽相互呼应,狮身矫健,强壮有力,禽羽丰满,灵动轻盈,充满韵动与优雅的美感。狮禽之间的空隙处探有缠枝卷草,连绵不断缠绕延伸,八片花瓣上亦有不同样式的仙葩灵草条纹点缀其中,精致细腻,巧夺天工。

唐代铜镜运用当时最为先进的制作工艺,令镜面显得更为银亮光泽,菱花样式的创新设计美观大方,多样化的纹饰隽秀细巧,在展现最高级别的精湛技艺的同时,也传承了数千年来铜镜文化的奥妙。

LOT中唐月兔双鹤八花镜

尺寸:D20.6cm

浑圆的镜面边缘略带萎角,分隔出八瓣花形,内面成镜,鋥亮光润。镜背中心处凸起成墩,上方顶端升起一轮明月,亦可清晰看出月中的桂树和树旁正在捣药月兔及舞动的金蟾。明月两旁飘过祥云,下方一对仙鹤口衔吉祥结展翅而翔,画面正下则为一条巨龙蜿蜒屈伸,从滚滚波涛中腾空而起,细密精致的须髯、鳞角刻画得栩栩如生,令画面充满张力。

中国的月兔神话自古有之,其捣磨所制药丸据说有可令人长生成仙之功效,镜背上的仙鹤与飞龙同样有着脱俗非凡的寓意,整幅画面如此构置的用意也就可想而知。这枚铜镜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寄寓祥瑞,是为中国古代铜镜艺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LOT前汉连孤缘四乳规矩草叶纹镜

尺寸:D12.1cm

铭文:长母相忘常乐未央

LOT战国四山字纹镜

尺寸:D13.6cm

LOT盛唐双鸾瑞花八花镜

尺寸:D16.6cm

LOT初唐四狻猊铭带镜

尺寸:D10.2cm

LOT战国青铜错金银带钩

尺寸:L7.5cm

备注:共箱带台

LOT汉至宋铜镜共十一面

铜镜是中国金属工艺制作的代表作品之一,其最早出现的年代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齐家文化。《说文》中载:“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阐明了镜在当时的实用用途,其与人们的日场生活产生密切的关系,成为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而美观的外形、华丽的纹样,更是另铜镜增添了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可谓展现中国古代冶金技艺的一个窗口。

总览中国铜镜发展的历史,经历了商周的兴起、春秋战国的流行、汉代的鼎盛、隋唐的再度繁荣等几个重要时期。春秋战国的铜镜继承了商周的传统,但方镜的出现打破了原本仅有圆形的器形各式,纹饰也从简单的勾勒变成了更为繁缛的图样,蟠螭纹、对凤纹、鸟兽纹、连弧纹等均是此时铜镜上的常见纹样。

进入到汉代,人们继续沿用战国铜镜的风格,各式神兽、禽鸟、几何形的图案在镜背上大行其道、百花争鸣,多以四乳钉为祭典形成四分法布局,严格讲究堆成,这个时期的作品比起之前更加轻巧也更为实用,纹饰主题明确,繁而不乱,其出土数量也印证了汉镜存世之多。

LOT汉至清铜镜共六十六面

在渡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衰落期后,铜镜制作在隋唐期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隋唐铜镜在铜质合金中加大了锡的成分,从而使质地显得更为银亮美观,除了沿用前代的圆、方形制外,又打造出菱花式等奇巧造型,纹样设计也愈显华美精致,尤其是瑞兽纹饰的铜镜几乎可以说成为了此时代的一个象征,既继承了古代的传统,又有自己的创新,亦成为后世仿古的对象。

唐代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随着仿古风潮的兴起,仿制前朝——尤其是汉唐铜镜的风气越来越兴盛,形制上多为汉代的六博纹饰镜和唐代的瑞兽葡萄镜。现今,人们依然能从各大博物馆、美术馆,以及私人藏品中寻觅到许多精美的铜镜,是为古代文化传承的明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