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年10月29日,玉兔二号月球车发现的80米外的那个“月球小屋”吗?当时,很多人放飞想象,猜测它是广寒宫的入口,或者是吴刚砍树的工具小屋,甚至是凯旋之门、星际之门,甚至连官方都有意无意地指向“外星人”。
还记得“月球小屋”吗?想象力挺丰富啊
现在,终于有答案了,最近,玉兔二号在第38个月昼醒来之后,终于驶抵距离目标约10米的地方,发现它原来是一块独特的岩石。不过,这块石头的形状很有意思,像极了一只兔子的浮雕,原来玉兔二号找到了一个“自己”。
谜底揭开了就是它
神秘感消失,但还有很多人不解,为什么这个“月球小屋”,在距离10米的时候,与距离80米的时候,形状完全不同?80米看起来像是高大的“凯旋门”,怎么到距离10米的时候,反而是一只低矮的“石兔”?是不是真的发现了什么,为了避免公众恐慌,偷偷换了图片?
中间不是有个门洞吗?
其实,要解答这个疑问,我们得从玉兔二号月球车本身说起,它的高度只有1米,由于身处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所以桅杆上的摄像头是“低头”的,主要照顾眼前的路,就像走夜路打开的手电一样,它的感知成像最远距离,一般设置在十几米。
玉兔二号月球车
而在第38个月昼苏醒之后,为了尽快发现“月球小屋”的真相,工作人员将它的摄像头俯仰角稍微上抬,感知成像的最远距离由十几米拓展到三十多米,由此“高大的凯旋门”,变成了“低矮的玉兔”。
原来如此
至于外形的截然不同,主要是因为在80米的时候,其距离远远超过全景相机最远十几米的感知范围,所以被像素化成两个点了。其实靠近了看,“石兔”两腿中间,也就是腹部的阴影,正好对应了之前所谓“星际之门”的门洞。
两腿之间的阴影,就是之间所谓“门洞”
其实,这已经不是玉兔二号第一次在月球上发现奇奇怪怪的东西了,比如它曾发现过一种奇怪的凝胶,结果证明是一些岩石融化在一起,或者是流星撞击造成的碎片;另外,在第3和13个月昼期间,玉兔二号月球车曾发现巡视区存在较多的石块,结果判断是35亿年前形成的芬森撞击坑的溅射物,事实证明,这一次也是类似的石块。
玉兔二号之前发现的月球石块这样的石头还挺多的
从年1月3日在月球背面着陆以来,玉兔二号已经成功运行了3年多,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长寿的月球车,而它在月球背面的行驶距离,也在1月6日突破了米大关,达到.9米。而在下一个月昼期间,玉兔二号将对这次发现的石块进行近距离探测,同时感知石块身后的撞击坑。
现在正在探测后面的撞击坑了
值得一提的是,年,我国将向月球南极地区发射嫦娥七号,它的登陆器除了携带玉兔三号月球车之外,还有一个大长腿的月球飞跃探测器,可以利用6条机械臂在月球表面爬行,也可以利用火箭发动机进行反复飞行,大大拓展了活动范围,到时候一次走个米,都是小意思。而这个飞跃探测器最重要的使命,是要在月球南极地区找到水。
嫦娥七号的飞跃探测器嫦娥七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