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的时候,哔哩哔哩一个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迅速蹿红,UP主
衣戈猜想的二舅瞬时全网爆火,视频发布两天,播放量接近两千万,点赞00万,朋友圈抖音微博等各个平台刷屏。在那个普通的日子,二舅以他平凡却又独特的一生而火了。
大家看二舅,不只是看二舅,似乎在我们记忆深处都有这样的一个“他二舅”,只是在更多的时间里,他们没能走到台前,成为聚光灯下的人物。时至今日,那个UP主
衣戈猜想后来发生了很多事情并不想知道,但是我却依旧记得那个二舅的故事,二舅到底是不是UP主衣戈猜想的二舅不重要,重要的是确实我们身边存在这样的人。特别是读苏先生的《挖光阴》,让我再次想起那个视频,那个二舅,一个一个“他二舅”也不禁浮现在我眼前。
一份亲情,一段路途,一件童年往事,一场瓢泼大雨,一次偶遇,一种寂寞……《挖光阴》是作者苏先生的记忆,人的一生终究是平凡的,那些记忆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从纷繁缠乱的枝桠逐渐长成了现在的这一片小树林。
如二舅的三伯
《挖光阴》讲述的第一个小人物就是独居的三伯,三伯在作者一年级的自杀了。作者并不明白他为什么自杀,但是关于他的记忆却记忆尤新。三伯是一个洁癖、集物、独居、善于整理的人,他的人生有点“世外桃源”的色彩。房子收拾很干净,是那个年代的生活美学家。就算下雨出门回来,鞋子上也不会有一点泥点子。
三伯对作者很好,每次赶集都会带吃的给他,看似作者故意去吃好吃的,实际上是三伯有心的买给他吃,哪有那么多巧合呢?三伯和二舅一样,也是终身未娶,脚还跛子。作者也很好奇三伯为何放了一辈子羊,最后突然某天就上吊死了,大家也有很多猜想,但终其原因不得而知。
在作者的记忆里,那个三伯虽平凡,但是热爱过生活、对身边的人好,即使家贫,也从来没有丢弃爱干净的本质,这些都是让人极为舒服的那些面。我们身边大概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爱生活、爱身边的人。
关于三伯的葬礼还有很多我们关于选坟地、丧葬相关的东西。像极了我们小时候的一些东西,特别能让我们追溯我们的曾经,我们身边类似三伯、二舅这样的人。
巧女姑姑月兔
作者写得第二个是姑姑月兔,作者说姑姑是仙女,因为她能在贫穷的日子里,给孩子们变幻出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东西,比如用面做出的各种玩具,上面还雕着花;比如用针线和废布拼凑的各种小动物以及神兽;比如她就地取材,用野菜开发出很多么美食……
就是这样的姑姑,孩子们都很喜欢她,在那个特别穷的年代,她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孩子,靠着挖山挖水、挖春挖东活了下来。但是最后她还是要出嫁的,嫁人也一样逃不了世俗的东西。连生三个女儿,只为生一个儿子,东躲西藏,还好她最后生了个儿子,日子才开始安稳。
但是姑姑后来也得病死了,她的一生虽短暂,但是留给作者的记忆却是一辈子的。在那个还是重男轻女的年代,好多家庭有这个一个女儿,她们能干,她们为了家庭付出全部,但是也逃不过命运,要嫁人。事实上,我们女性在很多时候都很强大,在那个连男人都差点没裤子穿出门的年代,姑姑毅然决然地活了下来。这是那个时代坚强女性的代表,她们勇敢、顽强、拼搏。不过命运却跟这样的人开了个好大的玩笑,姑姑后来生病死了。
大概是积劳成疾,我们不得而知,命运不会眷顾可怜人。这样的人让我们想着伤心,又不得不为她曾经努力生活的样子感感动。
《挖光阴》当记忆的闸门打开,记忆里的那些人也都一个一个向我们走来,他们似乎早已被这个世界遗忘,但是普普通通的如他们的那些人又将故事延续。作者苏先生细致还原西北乡村风情,从旧时光中寻找“我”之存在,他成熟的叙事结构,质朴而优美的文笔,细腻而充盈的情感,让我们与故事中人一起感同身受,引发强烈共鸣。
《挖光阴》挖的是光阴,挖的是山是水,是春是东,挖的是我们身边
无数的“二舅们”,他们或许分属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但他们都积极乐观地面对困难和生活,用积极的行动去推动改变,他们秉持自力更生的优良品格,对生活充满希望并感谢时代。“身残志坚”的“二舅们”尚且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消沉或是颓废呢。
如果说“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那么读《挖光阴》是无数个“二舅”治好了我们这些读者的精神内耗,还emo什么呢?赶快好好去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