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月亮上那些常住居民都是怎么来的?
一千多年前,屈原在《天问》中发出了“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的疑问,“顾菟”就是蟾蜍。除了蟾蜍与兔子,月亮上的常住居民后来又多了嫦娥和吴刚,凄清的月亮终于渐渐“热闹”了起来。我们不禁要问:他们是何时登月,又是如何“登月”的呢?
伴随科技的进展,古老的神话依然不失魅力。时逢中秋,今天就为大家揭开月球上这几位“钉子户”成员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每天在砍同一棵树的悲催吴刚、月球“形象代言人”蟾蜍和玉兔,当然还有美丽的嫦娥姑娘。
▲将月球的“阴影”提取出来,蟾蜍与兔子的形象跃然其上
点击下方,3D宋月宫纹铜镜
穿越千年,感受古老的神话故事
▲宋月宫纹铜镜3D文物鉴赏
高淳博物馆藏
01
古人为什么会觉得
月亮上有蟾蜍和兔子?
最早“登月”的是蟾蜍和兔子。根据《天问》,最晚在战国,已经存在月中有蟾蜍(或兔)的观念。在西汉早期的长沙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中,弯弯的月牙出现了一只蟾蜍和玉兔。
▲蟾蜍与奔兔:西汉马王堆帛画中的月亮形象
不过从古人的书画诗词来看,蟾蜍比玉兔的出镜频率更高,考古发现的汉代画像等材料中所见的月亮,里面往往都画有蟾蜍。逐渐地,蟾蜍成为了月亮的“形象代言人”,也就是为何我们看到在神话传说里,月亮往往被称作“蟾宫”。
▲古代钱币上刻画的蟾宫和天府
可是,为什么古人认为月亮中有蟾蜍和兔子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月亮上的阴影。我们现在知道是遍布月亮的环形山,但是古人却不知道,只能是漫无边际的自由想像。
从肉眼看来,月亮的阴影大致分为左右两大块:左边的面积较大,酷像张开前肢的蟾蜍;右边的部分则像奔跑的兔子。古人脑洞大开,便将其认定是蟾蜍和玉兔。就连古代天文学家张衡也在他所著《灵宪》里提及到,月亮就是阴的精华。这些精华慢慢聚积最终形成兽类,发展成了蟾蜍和兔子。
▲月亮的表面阴暗想象示意图
除此之外,蟾蜍和兔子都有极强的繁殖能力,是生命力的象征。尤其是蟾蜍,葛洪在《抱朴子》中称“蟾蜍寿三千岁”“虎及鹿兔,皆寿千岁,寿满五百岁者,其毛色白”,认为蟾蜍和兔子都是长寿的灵物,而蟾蜍鼓起肚子、瘪下肚子,不正也与月亮的盈缺相契合么?在诸多线索的探索结合下,也难怪古人会产生这么一连串巧妙联想。
▲明代瓷蛤蟆3D文物展示
武陟博物馆
大家都知道玉兔在月宫里捣药的故事,但玉兔捣的是什么药?答案是不死药。西汉时人们信奉吃了不死药可以长生不老,相传西王母掌握了不死药的秘方。在长生观念盛行的汉代,西王母自然成为人们正向膜拜的“超级女神”,西王母的“萌宠”——玉兔自然成为帮她捣药的下属。
▲西王母画像中,玉兔就在一旁捣“不死药”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最早的故事里,玉兔并没有与嫦娥在一起,也不用捣药,只是与蟾蜍生活在一起,每天在月亮里自由自在地活动。后来传说后羿从西王母那求得不死药,嫦娥窃不死药奔月,将不死药“进口”到月球,月兔也便有了一份新的差事。
02
万万没想到,嫦娥竟然是一只癞蛤蟆?
如果中国神话里有美女神仙排行榜的话,那这第一的冠军宝座非嫦娥莫属。从“白富美”到癞蛤蟆,为何嫦娥会变成一只癞蛤蟆?这要从远古说起。
远古时期,天上突然出现十个太阳,炎热的天气让百姓困苦不已。后来有一个力大无比的英雄名叫后羿,他拉弓射掉了其中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照耀人间。成名的后羿瞬间“粉丝暴涨”,后他从西王母那里求得不老药,然而妻子嫦娥成仙心切,偷食了药物,等后羿发现时,嫦娥已经飘离地面,飞落月亮上成仙。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嫦娥奔月”主题帛画
在《淮南子》中就说道“羿妻姮娥窃以奔月,托身为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姮娥和嫦娥是同一个人,这句话道出了嫦娥奔月的最终结局:成为了一只蟾蜍。
嫦娥奔月后变身为蟾蜍的真相,不仅在很多古书里这么记载,在很多古迹上也都是这么画的。在汉代的一张石拓片也记载了嫦娥奔月的过程,左边是月亮,月亮里有一只癞蛤蟆;右边是嫦娥,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明显有了变化,就生动还原了嫦娥奔月的过程。
▲汉代画像石刻《嫦娥奔月》拓片
03
最晚“落户”月球的悲催角色——吴刚
诺大一个月球,泱泱广寒宫里当然不止住着嫦娥一个人,也许古人担心嫦娥奔月后感到孤独和凄凉,古人还增设了一个“悲催”的神话角色——吴刚,数千年来每天雷打不动的砍着同一棵大树。
相比前几位家庭成员来看,吴刚“落户”月球相对较迟,可能已经是唐代的事了。相传吴刚是西河(在今山西省境内)人氏,本是修道之人,但因犯了过错,被天帝责罚去月亮上做伐木工作。
▲蟾蜍、奔兔与桂树:西汉墓壁画的月亮形象(出土于河南磁涧)
说到这份工作,还真是一份苦差。首先这棵月桂异常高大,虽然吴刚的故事版本繁杂,但在所有的版本里这棵树的高度都是丈,折算成公制单位大概是米,比地球上最高的树木高13.4倍,就连地球上最高的建筑哈里发塔,也不及它高度的一半。
而且这棵桂树不但高大,还有特异之处。吴刚每砍一个口子,这棵桂树的伤口很快就能愈合,立马又“恢复出厂设置”,这样一来,这棵树永远也没有被砍倒的一天。于是吴刚日复一日,陷入无休止的循环之中。
这不仅让我们想到了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西西弗斯(Sisyphus)。西西弗斯本是科林斯(Corinth)的国王,但因为触怒了诸神,被罚将一块巨石推上山顶。但巨石总是眼看要被推到山顶,便又滚下山来,功亏一篑。西西弗斯只好重新来过,周而复始,也陷入死循环之中。
▲吴刚伐桂的故事
在科学并不发达的古代,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一直存在于中华文明数千年,历代社会生活、信仰崇拜和文学艺术中都不乏它的身影。后来随着时间的推进,浪漫的文人们又编织出“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更有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夜游月宫、吴彩鸾会文箫等等传奇色彩的神话故事,并逐渐在民间广为流传,引得赏月聚会之风在普通百姓中间蔓延开来。
如今,月亮已经不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月神,它坠入了凡俗,被人们赋予了“团圆”的情感意义,因此月亮在被欣赏的同时,事实上也是人们心灵的依托,承载了无数人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