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兔耳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秦始皇的两大宠臣,李斯和赵高,哪个更强
TUhjnbcbe - 2025/4/11 16:27:00
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b/

前言:

李斯纵横秦国政坛多年,权倾朝野。六国在他筹谋下都被秦国统一了,怎么会被赵高在短暂的一年内用个绊子就给摔倒了呢。

赵高和李斯都算得上利己主义者。但李斯的才能和地位怎么看也不是赵高能比得了的,怎么会数次败在赵高之手?

这其中究竟是什原因?难道赵高的才能真的比李斯高明吗!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秦始皇的两大宠臣——李斯和赵高之间的是是非非。

李斯与赵高就如老鼠和毒蛇:

李斯持守“老鼠哲学”。老鼠的特性本来就是善于钻营,而且行事谨慎。这种特性在李斯身上尽得体现。

李斯为了荣华富贵,他可以放弃自己名声,不惜得罪天下,只顺意服务于秦始皇。

李斯可以背叛自己的国家(多次打击,并灭了自己的母国楚国),可以放弃同窗好友的情谊,设计杀掉对自己地位有威胁的竞争者韩非子。他可以为了权势,扫清压制自己前途的推荐恩人吕不韦。

赵高自小孤苦无依,凭借个人努力得到了秦始皇的赏识和宠信。并无太多的特殊才能展现。自沙丘之变后,登上属于自己的政治舞台。

赵高为了荣华富贵,可以有诸多隐忍,并善于巧言令色,因人而制,善于专注于对方薄弱之处,伺机而动,堪称“点穴高手”。不会在意任何底线,不择手段达成目标,谁挡着他的路,他就阴狠把谁除掉,绝不放过。

赵高更具有毒蛇的属性和特征。老鼠和毒蛇斗在一起,老鼠分分钟会被毒蛇吃掉。

另外李斯与赵高,人生目标也不一样。

李斯学的是帝王之术,他的目的是辅佐帝王,成为名垂千古,权倾天下的大臣。

而赵高属于有术无道,是那种环境磨炼出来的异类,他的欲望无终结,他想成为最高权力的拥有者(皇帝)。

祸国殃民的大宦官赵高:

在中国漫长的皇权历史里,不断的出现一些非正统的势力,来干涉政治的现象。这种体制外的政治势力,有的时候是来自于后宫,有的时候是来自于外戚,有的时候是来自于皇帝宠爱的奸臣,有时候就来自于阉党。

这种情况的特点是:这类人爱夺大权,权利夺来后,马上滋生更为严重的腐败和邪恶。

赵高就是宦官乱政的一个样本。其实不光是他,在他身后还能排出一长串的关于宦官这个古老职业的贪人败类。

但若论到这些非正统政治势力其中的宦官,谁最祸国殃民,谁最飞扬跋扈?

那赵高确实可以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赵高无论在那个时代还是在后世,都是一个让人极为厌恶人物。

赵高作为秦朝史中有影响的人,就连司马迁都不爱给他写传。只把他附在《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和《蒙恬列传》里面。在这里面能隐约找到一些有关赵高的记载。实际上这三个人的故事又与赵高是密不可分的,这三个人的死都和赵高有关系。

赵高是秦始皇一手提拔起来的。这从在“沙丘之变”时,赵高与李斯的对话中体现出来的。

赵高说:自己本是个宫里打杂的太监。但是幸好会写文章,字写的也不错,所以才能得到秦始皇赏识,才有了诸多发展,才能去教导皇子胡亥。

看似赵高这段话说得掏心掏腹,但其实就是为了忽悠李斯的。意图就是让李斯加盟。帮助他立胡亥为皇帝。

但赵高做人非常不地道,在得到李斯的同意以后。赵高转过身来向胡亥汇报,他就给赵高下了一个暗绊,他说的是:“李斯不敢不同意”!

网络里有句话说: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但在李斯和赵高相处中,恐怕醒悟后的李斯会说,那些都无所谓,最怕的毒蛇一样的搭档同谋。

赵高为什么这样狠毒呢?这就得从他的出生和人生经历说起。一提起赵高,人们就会认为赵高是个阉人和太监。

其实未必,有关赵高是不是被阉过,这个问题在历史上还真有过争论。因为在东汉之前,宦官未必都是阉人。在东汉之后,才出现宦官必须阉掉的规定。

赵高的生母是丈夫被罚宫刑后,沦为官奴与人私通后生的赵高,其父无从可查。

所以说赵高从小的人生就是灰暗的,是个类似于奴隶的无自由的悲哀可怜之人。长大后得到秦始皇的提携,就如他自己所说,他对秦始皇是感恩戴德的。

赵高的才华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也有他人性扭曲的必然性。很多人认为历史上的李斯书法好,非常有名。但其实赵高的书法也不次于李斯。在许慎的《说文解字》的序言里,就是把赵高的篆字与李斯相提并论的。

赵高幼年和出身如此不幸,有着人性扭曲的他,能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和信任,可见他不但具有超级媚上功夫,肯定也是非常会做事的。

李斯的只会“体察上意”在他面前差远了。这点在秦始皇出巡要死的时候,把玉玺和诏书不给别人,只给赵高这个宦官,就可见一斑了。

秦始皇对赵高的信任,是可以加上“无比”二字的。

也正因为这种信任,赵高在秦宫里管事二十多年,既掌握皇家的车马交通,还是皇子胡亥的老师,并深得胡亥喜爱,对他言听计从。

由此也可以看出,赵高其人真的很不一般。

李斯和赵高谁更强:

赵高也曾犯过错,但却能被一向薄情寡义的秦始皇所原谅。这个在秦始皇的执政阶段中也是不多见的。

对于赵高这种能力我们在对其不屑的同时,你不得不对其望洋兴叹!这种“无品”即使有人想学,恐怕也很难学得到。这种高级的“媚上”功夫,除了像赵高这样拥有扭曲心灵的宦官,试问,几人能做得到?

所以,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有机会让李斯这种人几次败在他的手下,才能把李斯玩的团团转。这在《史记》李斯列传中都有记载,这里不多述。

最后直到死到临头了,李斯才反应过来,才懂的赵高原来并不是对他好,而是想害他!可见赵高的阴险的伪装能力得有多高了!

这并不表示赵高的智商就比李斯高。因为李斯确实有大才能,做了那么多的大事,给秦始皇出了那么多的主意和计策。李斯对于秦始皇的谄媚相对比其他人,也绝对是一高手。但为啥就在赵高面前屡战屡败呢!

其实还是因为一句话,那就是“术业有专攻”。李斯研究的是“帝王之术”,是国与国之间的政治。赵高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权谋。

李斯在大方向、大政策方面很牛,但是若论人与人相处的这方面,他还真不是赵高的对手了。

还有就是李斯凭借自己的才华获得秦始皇的欣赏。虽也属献媚之辈,但揣摩上意并不是他的专长。

这也是为什么李斯始终都要在秦始皇身边安插自己可靠之人。或是经常牺牲别人获取秦始皇欢心的一大原因。

赵高在这方面可比李斯强的太多了。赵高除了拥有一定的才华之外。在谄媚上和善于把握对方心意上,那就更胜一筹了。

特殊的经历使他拥有超强的隐忍和低调,并能巧言令色,献媚人主,极善阿谀奉承。逆境中的锤炼成就了赵高这方面的特有本领。

若问李斯和赵高谁强谁弱?

其实道理很简单,你拿菜刀去削土豆,肯定不如土豆刀好用。但是你用土豆刀去切肉,肯定也是不行的。

在人玩人的领域里,李斯是比不过赵高的。这种例子,古今举不胜举。

就如赵高和李斯,他们若是目标一致,这还好说。但若出现分歧,那李斯吃亏是分分钟的事。

秦始皇离世后的李斯和赵高(沙丘之变):

在“沙丘之变”中,刚开始李斯和赵高的合作还算有一定共识的。因为这个时候都想立胡亥为天子,还有一个共同“敌人”需要解决,那就是公子扶苏。

当时的赵高可以仿制诏书,玉玺也在他的手中。但是他非常害怕扶苏回来造反。因为公子扶苏手里有兵啊,三十万的兵马啊。再加领军是大将军蒙恬,这种组合可不是赵高可以对抗得了的。

在这种情况下,赵高也好,还是胡亥也罢,想达到目的。必须得依仗当时秦国政坛的二号人物李斯。

那么李斯为什么会同意呢?其实这里面也是有原因的。我们简略的梳理一下秦始皇沙丘死亡时候的情况。

秦始皇在出巡路经“沙丘”这个地方时,突然病重,于是把玉玺和召回公子扶苏的信件(诏书)交到时任中车府令赵高的手里,然后离世。

李斯怕秦始皇的死亡引起时局的动荡和意外,所以封锁了秦始皇死亡的消息。巡行车队按计划继续前行。这点上李斯的处理是十分恰当的。

李斯这个正常的举动,却引起赵高的灵感。他随之起了更改遗诏,拥立胡亥为帝的想法。于是他首先去劝胡亥代兄继位,成功后又来劝李斯加盟。

根据《史记》记载,李斯开始并不同意。并对赵高加以斥责。赵高在途中一共劝说李斯六次才得以成功。

李斯之所以最后同意也是有原因的。当年李斯进言秦始皇“焚书坑儒”,大搞压制之风。引起了公子扶苏的不满,数次谏言秦始皇。但当时的秦始皇相当的信任李斯,所以对扶苏进言非常气恼,把他发配到蒙恬部队中去监军。

也就是说,公子扶苏之所以被遣出秦都咸阳,远离政治中心,是与李斯有直接关系的。

赵高也就是用此事对李斯进行利与害的分析劝说。李斯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在仰天大哭后,出卖了仅剩的一点良心和人品,同意与赵高的攻守同盟。

在途中,赵高与李斯又合谋假拟了一道诏书,以秦始皇之名赐公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自尽。太子扶苏接到诏书后万念俱灰,自尽而死。大将军蒙恬对此事虽抱怀疑态度,最终也在离开军营后被使者加害而死。

解决了公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这两大后顾之忧之后。秦始皇的出行车队才回到了咸阳。这时候秦始皇的尸身早就臭了。为了掩盖气味,李斯和赵高等在巡行队伍中拉了几车臭鱼,掩人耳目。

“蛇鼠一窝”祸国殃民:

回到咸阳后,胡亥开始继位,成为秦二世皇帝。在秦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不是太子继位的君王并不在少数,争夺君王的之位王子王孙也有先例。很多都是在名将和贤臣拥立争夺而成的。

比如说管仲为了徒弟公子纠继位,差点杀了公子小白(齐桓公)。还成为了美谈。到了后世的唐太宗其实也属于此类现象。

既然历史上这种现象并不在少数,那么为什么赵高和李斯就被后世所不齿呢?这其实还得从整体上加以分析和评价。

赵高推胡亥为帝,不是为了什么大局大势,只是为了自私的利益。李斯也是一样,动机也是出于私心,为了荣华富贵。在动机上他们本就是黑的脏的。

在推举胡亥上位以后,如果赵高和李斯能协助胡亥励精图治,强国富民,使秦国繁荣昌盛,那自然会功掩其过,因为造福人民了,自然也会得到人民认可。如果那样做,有可能也会美名留千古。

而赵高和李斯在推举秦二世称帝以后,这两位就是助纣为虐,残害世间的两个祸害啊。在胡亥继位后,胡亥穷奢极欲不思朝政。赵高借他之名,各种铲除异己,滥杀无辜,赋徭苛重,百姓苦不堪言。

本来就是天人共怒的局面,赵高还教唆胡亥实行各种严酷政治,妄图解决问题。刑罚越来越严酷,老百姓根本就受不了。

这时候的李斯还算好的,说了几次公道话,劝勉过秦二世。在无果后,居然写了一篇毫无底线的《行督责书》向秦二世献媚。

李斯虽不及赵高妖言惑主的变态之举危害之深,但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史记》中,赵高唆使秦二世修建阿房宫,修驰道等诸多害民耗财的形象工程。这其实就是赵高为了哄骗秦二世开心,并且从中牟利的一种体现。

赵高还唆使秦二世杀了十个公主和两个皇子(秦二世的兄弟姐妹)。并且告诉秦二世应该深居简出,不能经常让臣民看到。如果那样会减弱他在臣民中的神性和威严等等。而这些都被秦二世所采纳和实施。

秦二世难道是“傻子”吗?其实还真不是。这大多因为在胡亥心中,从来没有当皇帝的想法,这次也是被赵高忽悠才同意做这个皇位的。他其实还是沉浸于以前那种贪图享乐。只能说胡亥是一个没有抱负,没有政治追求的人。

秦二世对于政务丝毫不懂,在赵高有意为他创造玩乐享受的举措下,秦二世是把赵高当做最亲近信任的人。甚至在他心里,赵高就是他的保护伞。他把临朝当做灾难,把玩乐当做是应该。

胡亥和赵高目的不同,各得其所。这也使赵高成了胡亥的代言人、皇权的实际拥有者。

同盟反目,各得报应:

对于这一片乱象,李斯是真急啊,心想:这是亡国之兆啊,秦朝亡了,还谈什么地位和荣华富贵啊。

但此时的李斯也见不到秦二世,只好上书劝谏。他可不知道这一切都是赵高弄的,他的上书胡亥也不会看,批阅之人是赵高。

赵高虽然没有治国之能,但是这人欲望可是无限大的。以前李斯主外,赵高主掌宫廷。现在秦二世不过问政事,内外大权都落在他一人之手。

李斯对他不但毫无用处,现在看来已经是绊脚石,所以就萌生了铲除李斯的念头。

赵高非常阴险,这些年宦官生涯养成了他擅长于仗势和借刀杀人。李斯位高权重,权倾朝野。想杀他并不容易。

于是赵高就给李斯下套,一边鼓动李斯进谏,一面献谗胡亥说李斯居心叵测。弄得胡亥对李斯不胜其烦。最后胡亥在赵高的唆使和进谗下,就把李斯治罪了。

李斯被关进大狱之时,已经明白是赵高从中捣鬼了。开始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决定揭露赵高。想把事实告知秦二世,告知天下。

这段时间赵高和李斯又有几次较力,皆以李斯落败而终。李斯万念俱灰,在赵高的算计中招认了虚无的所有罪行。最后李斯全家被腰斩,并诛了三族。

赵高把李斯害死之后,更是毫无忌惮了。在秦二世面前“指鹿为马”。这个历史典故既是赵高杀戮与自己对抗之人。也是他打击胡亥自信和精神的一个表现。从此秦二世胡亥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所想,认为自己精神有病了。以致于被赵高哄骗自杀而亡。

胡亥自杀后,赵高穿上龙袍打算自己坐上皇位。但是并不被百官认可和服从。没办法只好又推秦始皇的弟弟子婴继位。这些在《史记》中均有记载。

子婴继位后,派宦官(韩谈)刺杀了赵高,并且诛杀了赵高的三族。

在位46天的子婴,最后白马素服向刘邦投降。

一个月后子婴被项羽所杀。自此,历经短暂十五年的大秦朝彻底灭亡。

小结:

历史上一般都会把赵高与李斯放到一起讨论。他们二人对比,人们更会可惜李斯。

李斯的前半生是励志的。虽然他也做过很多不义之事,但是必定属于忠君之举。

别管李斯本心是为啥,在大节上是说得过去的。在政治、文学和艺术上都有耀眼一笔。

即使后来为了利禄出卖自己的人品和良心,但终能悔悟。还是比赵高强了许多。

赵高此人也是靠自己努力奋斗,从而走到权力的巅峰。在前半生也属于对秦始皇尽心尽责。

他与李斯几乎都是同时走进了不归之路。他与李斯有着某些相同之处。但赵高的变态和阴险毒辣以及不择手段都是异于李斯的。

后世对于李斯的评价或许会存在褒贬上争议。但是对于赵高所作所为,几乎人人厌恶。成为一个被后人口诛笔伐的可耻小人!

赵高德不配位,有术无道,即使善于巧言算计,终会落空,终会为世人所不齿!

(注:本文大多引自《史记》记载,对于清代出现的赵高是为了复仇之说,不在本文参考之列。)

往期回顾:

《大秦赋》之李斯,助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封建帝制的“捍卫者”

《大秦赋》之吕不韦,秦始皇的仲父,封建帝制专权中的牺牲者

《史记》的秦始皇,刚兼并六国,就膨胀了,李斯在干嘛

《大秦赋》中嫪毐,秦始皇的继父,封建帝制下的可悲者

《大秦赋》中赵姬,秦始皇之母,封建礼教下的“失语者”

1
查看完整版本: 秦始皇的两大宠臣,李斯和赵高,哪个更强